葡萄牙對澳門的影響起源於16世紀葡萄牙人扺達澳門時,中華帝國已經將澳門出借予葡萄牙作為貿易港口。在此環境下,澳門迅速通過由葡萄牙發展的多條經濟效能的貿易航線,例如廣洲-澳門-長崎航線,而發展成為繁榮地區。然而,這個黃金時代最終於1637年被日本將軍封鎖所有外國邊界。 此衰退於1842年香港被割讓予英國時更進一步加劇,使澳門作為地區主要貿易中心的地位下降。

 

為了迴避此情況,葡萄牙政府宣佈澳門為自由港並其後通過1887年簽署的《北京條約》從中國獲得對澳門的管轄權。然而,於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和與葡萄牙政府就澳門的未來簽訂中葡聯合聲明,當中訂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於19991220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下及一國兩制原則下成立。

 

根據《聯合聲明》和澳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並維持五十年不變;直至2049年享有獨立的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以及社會和經濟獨立。一切之前已生效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他行為只要不違反《基本法》均被保留,並將作修改以符合特區法律。

 

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及維護社會和政治穩定,澳門特區《基本法》亦進行若干規定以確保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不在這裡實行。

 

澳門特區位於珠江三角洲入口處並鄰近香港和廣州,助落於經濟發展快速的地區之一。澳門特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於博彩業和旅遊業。澳門特區的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第32位,並於2002年至2016年間年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百分之八點七。

 

而且,直到1999年受葡萄牙政府管轄,澳門特區與葡萄牙及其他葡語系國家具有密切關係,比如巴西、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澳門特區自然成為該等國家欲於中國投資的投資者的貿易和經濟平台,反之亦然,包括對於中國和葡語系國家的國際投資者來說也是如此。

 

雖然大部分人口語言為廣東話,但葡文是澳門的第二正式語言並可用於立法會、法院和政府部門。現今澳門特別行政區是東西方文化交彙的真正多元文化樞紐,融合了中國南方(廣東話)及葡萄牙的美食、建築和慶典活動。

 

除了中國人、葡萄牙人和澳門人外,澳門也接待過不少海外移民,包括來自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澳洲、新西蘭、法國、美國和英國,使澳門在人口和經濟活動方面成為一個真正多元化的城市。這反過來亦使澳門成為一個國際大都會並基於獨特的歷史背景而享有高度的自由和寬容。

 

澳門,一個細小而繁榮的城市,在過去二十年一直蓬勃發展,這此並未被具潛質的投資者所忽視,他們希望把自己的想法轉為商業機會。為了保護這些投資者的利益,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了一個自主的工業產權法律體系,具有保護和提供全方位工業產權的機制。自工業產權法制度實施以來,澳門特別行政區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對製造及出售假冒商品的行為施加了更大的管制。由於澳門特區亦是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的創始成員,所有與知識產權保護有關的國際協約均適用於澳門。